水經注疏線上免費閱讀_楊守敬 守敬按、豫章、會貞按_無彈窗閱讀

時間:2017-01-01 09:27 /遊戲異界 / 編輯:羅平
主角是守敬按,又東,戴改的小說叫《水經注疏》,本小說的作者是楊守敬傾心創作的一本仙俠、三國、歷史的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人表》嘉复,錢大昕謂即《詩 節南山》之家复。...

水經注疏

需用時間:約1個月零7天2小時讀完

更新時間:2017-07-21 20:07

連載情況: 全本

《水經注疏》線上閱讀

《水經注疏》第203章

人表》嘉,錢大昕謂即《詩

節南山》之家

又東南過南頓縣北,

從西來流注之。

於樂嘉縣入潁,不至於頓。會貞按:註上言大

《注》潁以應《

》篇,此方就《經》文駁之。樂嘉在

南,與

入潁處近,潁又在樂嘉南,去

入潁處遠,故云於樂嘉入潁,不至於頓。然作《經》時無樂嘉縣,故指南頓言之,酈氏則就樂嘉言之也。頓,故頓子國也,周之同姓。守敬按:《漢志》南頓下,故頓子國,姬姓。《

僖公二十五年》,楚伐陳,守敬按:《秋》伐作圍,此酈氏以意改。納頓子於頓是也,俗謂之潁城,非也。守敬按:《地形志》南頓郡,南頓有潁城。《括地誌》,潁故城在南頓縣西北。《一統志》引作西北十三里,當作三十里。《寰宇記》,潁城在南頓縣西三十里。稱闞駰《十三州志》故頓子城在潁南,故謂之潁城。西下當有北字。據下文南頓城在潁南三十餘里,則頓在南頓北三十餘里,西北與北,三十與三十餘,尚為近之。

又東南徑陳縣南,會貞按:縣見《渠》篇。又東南左會贰凭者也。會貞按:贰凭見《渠》篇。

又東南至新陽縣北,蒗作,下同。從西北來注之。會貞按:《漢志》狼湯渠至陳入潁。此言潁至新陽,蒗來注,與《漢志》。而《渠》篇雲,過山桑、龍亢,義成南入淮,則以

為渠之下流也。

《經》雲蒗渠者,百尺溝之別名也。戴別名誤作名別。會貞按:百尺溝見《渠》篇。南喝贰凭,戴南上增潁二字。會貞按:非也。蓋《注》上雲,潁左會贰凭,何得又云潁喝贰凭?此明明承蒗渠言南喝贰凭也。戴觀《注》不審,故誤增。新溝自是東出。會貞按:新溝自是東出,即下所云新溝首受贰凭也。此虛言,下方實

。潁上有堰,謂之新陽堰,俗謂之山陽堨,非也。會貞按:新陽堰即古百尺堰,俗訛為山陽堰,故酈駁之,詳見《渠》篇。新溝自潁北東出,縣在北,故應劭曰:縣在新之陽。守敬按:《漢志》顏《注》引應說。今縣故城在東,明潁不出其北,蓋《經》誤耳。守敬按:新陽故城見下,新溝自潁東出徑城南,則縣在潁東,潁乃徑縣西。《經》謂至縣北,故酈氏斥其誤。潁自堰東南流,朱堰字訛在東字下,戴、趙乙

守敬按:明鈔本作自堰東南流。徑項縣故城北。守敬按:漢縣屬汝南郡,魏初屬汝郡,屬陳郡,晉因。[《晉志》屬梁國,誤。《宋志》引《太康地誌》,屬陳郡。]宋為陳郡治,齊因,魏改置秣陵縣,為丹陽郡治,在今項城縣東北。《

僖公十七年》,魯滅項是矣。守敬按:《經》書滅項,《公》、《谷》以為齊滅,此從《左傳》。杜《注》項國。今汝項縣。

又東,右土承平鄉諸陂,會貞按:《地形志》,秣陵有次。次與谷形近,疑

谷之誤。魏有平鄉縣,在今項城縣西北七十里。谷承平鄉諸陂,則出今項城縣西北。今曰濲河,出縣西北境平店,正在其西。《方輿紀要》稱,志雲,谷出商縣西召陵岡,或謂之谷,非也。東北徑南頓縣故城南,守敬按:漢縣屬汝南郡,魏、晉因,為南頓郡治。宋、齊、魏因。《地形志》,南頓有南頓城,在今項城縣北五十里。側城東注。《秋左傳》所謂頓迫於陳而奔楚,守敬按:此僖二十五年杜《注》文,《左傳》二字,蓋記憶之誤。自頓徙南,故曰南頓也。今其城在頓南三十餘里。守敬按:《漢志》顏《注》引應劭曰,頓迫於陳,其南徙,故號南頓,故城尚在。蓋酈所本。《元和志》,楚令尹子玉所築。又東徑項城中,楚襄王所郭,以為別都。守敬按:《元和志》,楚襄王徙都陳,以項為別都,此城即楚築。都內西南小城,項縣故城也,守敬按:《寰宇記》,項國城在項城縣東北一里。國城在東北,是縣城在西南矣。舊潁州治。會貞按:《地形志》有潁州,孝昌四年置,領汝、弋陽等郡,又鄭州下,天平初置潁州,治社城,皆在酈氏,且不在項縣,是魏此地無潁州。王先謙以為魏潁州治固非,且舊亦無此州。各本作潁,並誤。明鈔本作潁,是也。預與豫同,此謂曹魏之豫州。《魏志

賈逵傳》,逵為豫州史,時州軍在項,則州治項審矣。故酈氏據以為說。下即承此言之,直稱史賈逵,不復舉州名也。谷徑小城北,又東徑史賈逵祠北。戴、趙上增魏豫州三字。會貞按:不必增,說見上。守敬按:《魏志

賈逵傳》,逵薨,豫州吏民追思之,為刻石立祠。《太平廣記》二百九十二引《賈逵碑》曰,逵在豫郡其家喪去,去恆見形於項城,吏民以

為戀慕彼境,因以立廟。王隱言祠在城北,守敬按:畢沅輯《地記》,失採此條。非也,廟在小城東。守敬按:因廟在小城東,故谷東流,先徑小城北,徑祠北。昔王為宣王司馬懿趙雲:按三字,《注》中《注》。所執,屆廟而嘆曰:賈梁朱《箋》曰:當作梁。趙雲:按《注》中季梁作季良,袁良作袁梁,頗多互借,此亦其一也。守敬按:趙說極是,而依《箋》改,戴亦改,何也?王,魏之忠臣,惟汝有靈知之。遂仰鴆而。朱《箋》曰:坞颖《晉紀》到項,見賈逵祠,呼曰,賈梁,王固忠於魏之社稷者,唯汝有神,知之。其年八月,宣王有疾,夢、逵為厲遂薨。守敬按:說引《魏志

注》,《傳》但云,至項,飲藥。廟有碑,守敬按:《寰宇記》,《賈逵碑》在項城縣東南二里,梁國劉舉等所立。《刻叢編》引《訪碑錄》,《魏故建威將軍豫州剌史陽裡亭侯賈君之碑》,篆額在項城縣本廟內,蓋入移置,今佚。碑石金生。趙作生金。坞颖曰:黃金可採,為晉中興之瑞。守敬按:《事類賦注》九引王隱《晉書》,永嘉初,陳國項縣,賈逵石碑中生金,人盜鑿取賣,賣已復生。此江東之瑞。與。又《宋書

五行志》二,晉永嘉元年,賈逵石碑生金可採,此金不從革而為,五月,汲桑作,群寇起,與說大異。谷又東流,出城東注潁。會貞按:今瀫河自項城縣西北,東南流至沈邱縣,入汾河,與古異。古則東至項城縣東北,入今沙河。

又東,朱無又字,趙同,戴增。側潁有公路城,趙以潁字為衍而刪之,守敬按:非也。《續漢

志》劉《注》引《地記》,項有公路城,袁術所築。《元和志》,公路故城在項城縣東四里。在今項城縣東北。袁術所築也,故世因以術字名城矣。守敬按:《魏志

袁術傳》,字公路。

又東,徑臨潁城北,守敬按:此臨潁城,非潁川之臨潁縣也。當是古有於此臨潁川築城者,因以名之。但酈氏亦未詳耳。汪士鐸以與臨潁縣復,疑為誤,過矣,當在今沈邱縣東北。城臨,闕南面。

又東徑雲陽二城閒,守敬按:二城在今沈邱縣東北。南北翼

非所

又東徑邱頭。守敬按:《元和志》,武邱本名邱頭,在項城縣東南四十里。《寰宇記》同。又云,在沈邱縣東六十里。在今沈邱縣東北。邱頭南枕,朱脫南字,戴增,趙據吳本增,守敬按:明鈔本、黃本並有南字。《通鑑》魏嘉平三年《注》引此同。《魏書

郡國志》守敬按:王沈有《魏書》,豈酈所引乎?然《齊書

禮志》言,王沈《魏書》無志。[五]則此當指陳壽《三國志》。觀《渠注》亦載宣王事,稱《魏書

國志》,則郡字是衍文。惟《傳》但云,宣王軍到邱頭,面縛次,不雲改號武邱,或酈氏記憶之誤耶?曰:宣王軍次邱頭,王面縛次,故號武邱矣。趙雲:《

林》曰,司馬懿雖嘗討王至邱頭,而武邱之名,至司馬昭克諸葛誕始改,本《注》誤。守敬按:改邱頭為武邱,見《魏志

少帝紀》,以為司馬昭克諸葛誕事。而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、《輿地廣記》皆謂是司馬懿克王所改,與此同。《通鑑》魏嘉平三年,甘二年胡《注》,則分載之。《方輿紀要》亦兩存之。《寰宇記》又與司馬師克毋邱儉及昭克諸葛

誕並存。《名勝志》且以克王與諸葛誕並存,幾莫衷一是,要以克誕為得其實。

又東南流,朱脫流字,趙據孫潛校增,戴增同。守敬按:黃本有流字。於故城北,析缠注之。趙雲:按析缠,《說文》作囗,從,囟聲。上承陽都陂,朱訛作陵,《箋》曰:宋本作阪。趙並以為非,改作陂。戴改同。會貞按:明鈔本作陂,陽都陂見《渠》篇。《說文》,洶出新郪。今曰茨河,出鹿邑縣南。陂枝分,東南出為析缠,東徑新陽縣故城北,又東南徑宋公縣故城北。趙刪公字,雲:《郡國志》,宋,公國,蓋以為宋是公國耳,與他縣雲侯國例。師古曰,封於新郪,號為宋國。《漢書

郭憲傳》雲,汝南宋人,可證也。戴刪同。守敬按:《史記

魏世家

集解》作宋公縣,[六]則宋有宋公縣之稱,酈蓋沿之。漢縣曰新郪,屬汝南郡。漢曰宋,仍屬汝南郡,魏屬譙郡,晉屬汝郡,宋屬西汝郡,齊因,魏屬汝郡。在今太和縣北七十里。縣即所謂郪邱者也,朱脫即所謂三字,全增,戴、趙增同。秦伐魏取郪邱,謂是邑矣。守敬按:《漢志》新郪、顏《注》引應劭曰,秦伐魏,取郪邱。漢興為新郪。是酈所本,然實誤也。[七]《史記

魏世家》,安釐王十一年,秦拔郪邱,《集解》,徐廣曰,一作邢邱。證以《秦本紀》昭王四十一年魏,取邢邱,適。則作郪邱非。又魏策蘇秦說魏南有新郪,亦非漢改是名也。漢成帝綏和元年,詔封殷於沛,以存三統。守敬按:見《漢書

成帝紀》,惟不言沛,此兼採《恩澤侯表》。乃王先謙駁《表》,謂封在新郪縣,屬汝南,非沛也。是以成帝初封即在新郪,豈未檢司馬彪章帝徙宋公於此之文耶?平帝元始四年,改曰宋公。守敬按:見《平帝紀》。

☆、第247章

章帝建初四年,徙邑於此,故號新郪為宋公國也,守敬按:二語見《續漢志》,應劭曰,章帝封殷,更名宋。王莽之新延矣。析缠又南徑陽縣,新溝注之。朱脫字,趙、戴增。守敬按:《九域志》萬壽有斤溝鎮,取此溝為名,斤、新音近。新溝首受贰凭,朱溝上有新字,趙溝下增字,戴刪新字。東北徑新陽縣故城南。守敬按:漢、魏縣屬汝南郡,漢、魏因,晉初省。在今太和縣西北六十里。漢高帝六年,封呂清為侯國,趙據《史表》改清作青,守敬按:《漢書

功臣表》作青,此從《史表》,惟《索隱》本作青,與《漢表》。《漢表》新陽作陽信,信、新通,但文誤倒。王莽更名曰新明也。故應劭曰:縣在新之陽。守敬按:已引見上。今無,故渠舊而已。東入澤渚而散流入。會貞按:新溝在今太和縣西北。析缠又東南徑陽縣故城南,朱脫縣字,戴、趙增。守敬按:漢縣屬汝南郡,漢因,魏省,在今太和縣東。王莽更之曰樂慶也。世祖建武中,封岑彭子遵為侯國。守敬按:見《漢書

岑彭傳》。析缠又朱作之,《箋》曰:宋本作又。戴、趙改。守敬按:明鈔本作又。東南積而為陂,謂之次塘,會貞按:塘當在今太和縣東南。公私引裂,朱引訛作列,《箋》曰:宋本作弘。戴、趙改引。會貞按:明鈔本作引。《涑注》,土人鄉俗,引裂沃同。以供田溉。又東南流屈而西南入潁。會貞按:今茨河,自鹿邑縣南,東南流,徑太和縣,至阜陽縣北入潁。《地理志》曰:析缠陽縣南入

潁。趙雲:按今《漢志》無是文。師古曰,居析缠之陽,故曰陽。析缠出新郪。

(203 / 407)
水經注疏

水經注疏

作者:楊守敬 型別:遊戲異界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